图片来源:中国石化
中国首次实现了生物航煤的规模化工业试生产。
6月28日,界面新闻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中石化镇海炼化首次规模化产出生物航煤。
这意味着国内生物航煤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向大规模生产及商业化应用迈进。
该装置年设计加工能力10万吨,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第一批生物航煤的原料来自四川成都两家科技环保公司,餐余废油经预处理后运抵宁波。
中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一座千万人口城市每月餐余废油实际回收量约1万吨,年回收量约10多万吨。考虑到回收率折算因素,上述套装置若满负荷运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万人口城市回收的地沟油。
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
截至2019年底,中国民航运输飞机在册3818架,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93亿吨公里,燃烧石化航空煤油超过3500万吨,碳排放超过1.2亿吨。
生物航煤的原料主要有植物油、微生物油脂、餐饮废油等。
中石化表示,用餐饮废油即地沟油作为原料生产生物航煤,最大的难点在于它们含有大量脂肪酸类化合物,含氧量高达11%左右。石油的含氧量基本为0.1%。氧分子的多少直接影响炼化装置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此外,地沟油里还含有硫、氯、金属元素等各类杂质,都需要去除。
针对上述难题,中石化开发了专用催化剂和工艺,并经过了工业规模装置示范验证。
2020年8月,中国首套生物航煤大型工业化装置在镇海炼化建成。今年5月,该装置生产的油脂加氢(HEFA)路线生物航煤产品,通过可持续生物材料圆桌会议(RSB)认证。
此认证是中国生物航煤产品获得的第一张全球可持续性认证证书。RSB认证机构是一家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多国联合国际组织。其为可持续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质生产提供了同行评审的全球认证标准,是目前业界广泛认可的可持续标准之一。
根据欧盟及国际航空组织要求,生物燃料进入欧洲及国际航空减排市场,需经过RSB认证,确保其符合航空产业绿色低碳标准。
2009年,中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的研发工作;2013年4月24日,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试飞成功;2014年取得了国内第一张生物航煤适航证;2017年11月,生物航煤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成功 。
至此,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
华创证券表示,2008年至今,全球已有超过45家航空公司、37 万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目前,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已经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规模化市场,建立了“原料-炼制-运输-加注+认证”的完整产业链。
华创证券援引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全球可再生航空燃料使用量将达到700万吨,2030年将达到2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