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卫龙美味环球控股有限公司、卫龙美味环球控股有限公司在HKEx上市听证会后披露招股说明书,这意味着其离登陆港股市场又近了一步。
根据Jost Sullivan的报告,中国的辛辣休闲食品市场相对分散。按零售额计算,2021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为11.5%。卫龙是中国最大的麻辣休闲食品公司,2021年市场份额为6.2%,在调味面制品和麻辣休闲蔬菜制品子品类的市场份额均排名第一。从零售额来看,卫龙是第二大企业的3.9倍,超过了第二到第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
“辣条之王”卫龙坎坷的上市之路
长期以来,卫龙食品的上市备受关注,可谓是消费者的欣喜,投资者的期待已久。卫龙于2021年5月12日和11月12日两次在港交所举牌食品,并于2021年11月14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但因种种原因上市延期。卫龙两次冲刺IPO失利的原因可能与它的增长在业内没有强大的吸引力有关。卫龙辣条产品规模接近饱和,未来增长空间可能有限,对投资者的回报潜力略显不足。所以不排除前两次失败是因为无法吸引足够的投资需求。
这一次,卫龙重启了IPO。根据其招股书,计划融资约5亿美元,与此前市场传言的融资10亿美元相差甚远。其中,卫龙拟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扩大和升级生产设施和供应链体系,投资和收购对公司业务具有协同效应的企业,扩大销售和营销网络、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商业智能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股东背后“众星云集”
2021年3月底,卫龙完成了5.49亿美元的Pre-IPO融资,这也是其第一笔外部融资。融资成本为每股4.48美元,以此计算,卫龙整体估值超过6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IPO前估值计算,卫龙的静态市盈率已经达到73倍左右。
根据卫龙披露的招股书,CPE元丰持股4.26%,高轩持股2.26%,腾讯持股1.23%,云锋基金持股1.23%,红杉资本持股0.55%,小鸭基金持股0.55%,厚盛投资持股0.55%,宋海资本持股0.41%。从这个角度来看,卫龙精挑细选的儿子花大力气创造了奇迹,用50美分“撬动”了600亿元。
利润被挤压,辣条的自由无法实现?
最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实现营业收入33.85亿元、41.20亿元、4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9.1%。同期,卫龙分别实现净利润6.58亿元、8.19亿元和8.27亿元。其中,2021年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98%,远低于2020年24.47%的同比增速。净利率方面,从2019年、2020年的19.4%下降到2021年的17.2%,净利润增速明显下降;在毛利率上,卫龙也承受着压力。2021年毛利率为37.1%,2020年为38%。
原因在于,作为贡献卫龙大部分收入的调味面制品的主要原料,据万得数据显示,自2020年5月以来,国内大豆油的市场价格涨幅超过130%。截至6月27日,豆油国内市场价格从12680元/吨降至10790元/吨(折合10.79元/公斤),但仍处于近年高位,利润空间被严重侵蚀。此外,卫龙也逃脱不了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快消品行业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对卫龙来说,涨价似乎是“最后一招”的出路。
根据卫龙的招股说明书,“自2022年5月起,我们提高了主要产品的价格,以应对我们生产中使用的部分原材料采购价格的上涨。这项措施是我们产品升级和业务战略调整的一部分。”回顾过去,2018年卫龙调味面制品的平均售价为13.9元/公斤,2021年上涨至15.1元/公斤。或许这意味着伴随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起来的平价零食也告别了平价时代。
风口浪尖上的卫龙让人“又爱又恨”?
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挑战通过涨价传导,消费者愿意购买。然而,卫龙对营销和食品安全的处理一直备受争议。今年3月,卫龙辣条被指低俗营销,原因是部分产品外包装上印有“约吧”“贼大”等暧昧字眼。与辩护人龙道歉,决定停止制作有争议的文案包装;今年4月,一则“卫龙辣条被爆硬质玻璃镜片,顾客投诉联系8天后只愿赔30元”的新闻冲上热搜。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上,有超过400条消费者对卫龙的投诉,包括“吃异物”、“腐坏”等。
消费者是产品的“衣食父母”。企业不应该肆意消耗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靠“喜爱”欺骗他人。建立产品的口碑和信任需要无数个日日夜夜,但可能只需要一个晚上就崩塌了。如果卫龙能把这次募集的资金用好,用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上,“辣条之王”的美誉有望实至名归。